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目的及复习策略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新高考语文科目提分有什么方法
  • 新高考语文怎么提成绩
  • 高中学好语文的习惯
  • 如何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 高中语文提分攻略
  •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思路
  •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考试技巧
  • 高三学语文需要大量做题吗
  • 2023年高考语文高效的复习方法
  • 高考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 高考语文最易失分的8个题型
  • 语文疫情考点及考题练习
  • 高中语文复习秘籍
  • 语文复习建议:做好手边的事情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语文相关知识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目的及复习策略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语文     时间:2020-10-16

 一、 语言文字运用题为什么要这么考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当然是“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但细细分析,笔者认为有四个原因:

  1.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汉字的需要。现代汉字是1957年简化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汉字,这批汉字是国家规定的、通用的现代汉字,在使用上,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必须遵守,无一例外。

  2.  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的需要。现代普通话同现代汉字一样,都是国家命令规定必须推广使用的。在这一点上,《考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一个考查目标就直指这一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所以,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普通话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责无旁贷的考查对象。

  3.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标点符号的需要。现代标点符号是“五四”运动时期制定并使用的,解放后,做过进一步的规范、明确,到现在它已经成了我们书写任何文字性东西都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青年学生中推广,并要求其正确、规范地使用,既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国家语言文字统一的需要。其意义不可低估。

  4.  正确规范、恰当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这一点,在《考纲》的第三至第七个考查目标中体现得很明显,这里不再赘述;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表述得很清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 语言文字运用题如何复习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文字运用题从考点的角度看,有十一种题型:成语辨析题、病句辨析题、排序题或语境补写题、图文转换题(或表文转换题)、病句改错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句式变换题、句式选用题、逻辑推断题、标点符号题。从试题设计的形式上看,既有语境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语境表述题。从考查的角度看,有三种必考题型,八种轮换考查的题型。

  面对这种灵活多元的考法,如何复习方能有效、高效地拿下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20分呢?根据经验,笔者提五个建议:

  1.  全面复习。前面已经说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必考题型有3道,轮换考查的题型有8道,合起来共11道,从最宽泛的角度看,这十一道题应该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都要考的题,至于考哪一道,在高考考题还未出来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都可能考。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全面复习,不可挑三拣四、不可猜题押题。

  2.  重点掌握。我们虽然强调全面复习,但并不是说,在复习过程中,一点也不考虑高考的考查情况,至始至终平均用力,而是应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的考查情况、考查规律,将那些近些年来考查频率高的题型作为重点复习的对象,重点掌握、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3.  多做练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多达11种,而且这11种题型在设题特点上从大的方面看似乎有规律可循,但在小的方面十分灵活。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除了要紧跟老师步伐,在大的方面尽量做到能够准确把握外,小的方面必须要靠多做练习来体会、来认识、来掌握。

  4.注意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题,必须做一定数量的训练题,没有做题数量上的保证,答题水平始终提不上去。但是,做题也不能只埋头于做题,考生必须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炼,只要这样,做题的水平、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比如拿语境补写题来讲,这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以看做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必考题。可是,从每年考生考完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看,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考生做题量较少,作答这道题时没感觉;二是总结不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答题方法,无章法答题;三是考生的逻辑推断思维较弱,推动不到位。这三个原因中,第一个属于做题量不到位,第二个、第三个实际上都是方法、技巧层面的东西。考生复习时,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方法、技巧上有所感悟,则这道题的正确作答率会大大提升。

  5.注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表面看考查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可骨子里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5道题均十分明显。成语辨析题表面看考查的是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恰当,但是,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必须结合语境对指定的成语进行细致地分析、比较、判断,这里分析思维的作用十分显著。病句辨析题,看考题名称,似乎与思维能力无关,实际上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同样需要分析思维、比较思维、概括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参与。排序题、推断题、语境补写题等更是把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了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等这类抽象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至于其他轮换考查的题目,如果细细分析,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目的同样是十分显著。因此,面对这种考法,考生在复习时,必须注意并重视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在这类考题上占到便宜。

相关新闻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非高考改革省份分省...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1+2”高考...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3”高考改革...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