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6日,由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在北京建筑大学成功举办。7月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肖燕妮教授到会致辞,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胜强教授宣读了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生物数学博士研究生论坛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随后李俊奇副校长和肖燕妮主任为8位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来自国内外18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0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2025年会议、生物数学优秀博士生论坛等。理学院副院长王恒友参加了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理学院副院长刘茂省主持。
开幕式上,李俊奇副校长代表北京建筑大学对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强调了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精密测绘与精细重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他讲到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工科大学,必须要有坚实理科支撑,特别是数学的基础支撑。学校数学学科密切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注重将数学理论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相融合,形成了生态环境中的数学模型与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与应用、土木工程中的数学方法、最优化与控制理论应用研究等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他表示承办此次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会议,对北京建筑大学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提升机会,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作为揭示生命复杂现象和城市健康运行规律的关键理论工具,其发展对于推动生物数学及相关交叉学科进步、服务国家与首都重大战略需求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肖燕妮教授致辞。她介绍了自1985以来我国生物数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会议是我们生物数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历经十届发展,已成为展示前沿成果、碰撞创新思想、促进深度合作、培育青年人才的标志性盛会。她着重说明数学在交叉学科中的广泛作用,倡导大家立足于实际,做“顶天(深刻)立地(扎根于实际)”的数学。她代表中国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对北京建筑大学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设置8场大会报告,由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等高校的学者领衔,系统阐释了非线性动力学在传染病防控、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突破性理论及应用。5个分论坛的105场分组报告覆盖了传染病系统建模与方法、数学生态学建模与方法、复杂网络与大数据建模与分析、生物系统中的偏微分方程方法、生物系统的稳定性与分支、随机生物动力系统、生物医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等领域。
特别设立的“生物数学博士研究生论坛”为20位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平台,开幕式上颁发的6位优秀博士生论文奖彰显学界对后备力量的重视。会议期间同步举行了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2025年会议,确定了下届会议将由重庆交通大学承办。本次学术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非线性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强化了北京建筑大学在交叉学科研究中的影响力。
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作为揭示生命复杂现象的核心数学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在解析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预测传染病传播趋势、理解复杂网络中的信息流与行为模式、探索生物医学内在机制、乃至解码系统生物学奥秘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对更精准、更智能的数学模型和动力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迫切需求。这为我们生物数学工作者,特别是致力于非线性动力系统研究的同仁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肩负使命的历史机遇。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