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民航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在民航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2名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博士生来到中国民航大学,在双方联合申报的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中国民航大学数字孪生机场中哈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中,与中国民航大学博士生导师交流,围绕飞机绕检机器人以及机场资源调度优化等课题进行深度探讨和解析。
中国民航大学、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作为两国民航教育的高等学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擘画的合作蓝图,以数字孪生机场联合研究为关键抓手,携手落实共建“空中丝绸之路”。
中哈两国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建交三十载,关系已跃升至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从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哈时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合作”,到《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明确鼓励“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顶层设计为双边科技合作指明了航向。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签署“空中丝绸之路”谅解备忘录,推动民航政策协同、基础设施联通及安全、绿色、智慧技术合作。2024年7月《中哈联合声明》进一步强调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建设中哈伙伴研究所”及加强信息技术、数据存储分析等合作。这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共识与协议,为中国民航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的深度协作铺设了坚实的政治与战略跑道。
依托深厚的战略互信,两校合作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聚焦数字航空与无人机,共建联合教学研究实验室。同年10月,“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智能化民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获民航局立项。2024年9月,双方联合申报的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数字孪生机场中哈联合研究中心” 获批,成为合作新旗舰。
2025年4月,两校联合申请的“中哈数字孪生机场项目”成功通过哈萨克斯坦科技部评审。此刻,哈方博士生正与中方团队并肩攻坚“基于多机器人协同的机场过站航空器智能巡检”课题,直指智慧机场运行效率与安全核心。
2023年哈方校长来访、2024年双方校领导互访、2024年10月哈方代表团再访,密集互动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科研协同上达成丰硕共识。2025年5月接收哈方博士生来华学习,标志着人才培养管道高效运转。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期间,中国民航大学和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签署中哈民航联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建立民航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航空安全、民航数字化、绿色航空等方向。此外,双方还将在航空新技术应用和推广领域开展合作,在国际民航组织全球航空培训+(ICAO TPP)项目框架下,联合开展民航领域国际培训。
立足当下,蓝图已向更远处铺展。中国民航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正积极筹备签署“中哈民航联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协议,为合作注入更强动能,该中心将以国际项目为牵引,构建顶尖科研合作平台,聚焦民航前沿与绿色技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
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到两校科研人员的并肩攻关,从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到联合研究中心的实体运行,一条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编织的“空中丝绸之路”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与坚实。数字孪生技术在中哈实验室的深度交融,不仅模拟着未来机场的智慧蓝图,更在真实地塑造着中哈命运共同体在科技领域的紧密联结。当两国的智慧在云端相遇,中哈合作的航迹必将更深、更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不竭的创新动力,让和平与发展的引擎在欧亚大陆上空持续轰鸣。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