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当前位置: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教师在“中国力学大会-2025”上斩获多项重要奖励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教师在“中国力学大会-2025”上斩获多项重要奖励

编辑: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动态     时间:2025-07-29

  7月19-21日,由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与承办的“中国力学大会-2025”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以“智赋创新・力擎未来”为主题,吸引近5000名力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产业人员齐聚长沙,共同探讨力学学科的前沿发展与创新应用。兰州大学周又和院士带领50余名力学师生参加会议。

  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力学学会多个奖项的颁奖,包括周培源力学奖、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力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研工作者,激励广大力学工作者开拓创新、勇攀高峰。我校周又和院士获2025年第十四届“周培源力学奖”,王记增教授、周又和院士和刘小靖教授完成的“小波封闭通用方法的创建及其在非线性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获2024年度的第十届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欢教授获2025年度第十九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另外,在《Acta Mechanica Sinica》创刊40周年座谈会暨力学学科前瞻研讨会上,由郑晓静院士与其指导的博士生刘信恩作为共同作者完成的论文“A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for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s”入选AMS创刊40周年优秀论文。

  周又和院士以在超导材料力学和沙尘暴风沙电耦合机理方面做出的系统性突出贡献,被授予第十四届“周培源力学奖”,这是继我校力学学科带头人郑晓静院士于2017年获得第九届“周培源力学奖”殊荣后的再次获奖。“周培源力学奖”由1997年成立的周培源基金会设立,经中国力学学会组织评审和周培源基金会确认后,由周培源基金会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该奖每两年授奖一次,每次授奖1人,旨在奖励国内外力学研究工作中做出创造性成果或运用力学现有理论、方法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等方面的中国力学工作者。

  周又和院士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力学学报》主编。他的研究开创了多场耦合超导固体力学,实现了力学支撑我国超导磁体研制设计 “零” 的突破,建成的平台填补了我国超导实验力学的空白;创立了小波封闭的普适求解方法和分场降阶迭代法,实现了多场强耦合非线性力学的有效定量求解;深入研究了沙尘暴风沙电多场耦合机理,支撑了国防某产品的故障归零。已发表期刊论文60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2部、英文原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IEEE超导委员会的“Von Duzer Prize”和ICCES T.H.H. Pian Medal国际奖等。个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高校教师杰出教学奖等。

  王记增教授、周又和院士、刘小靖教授完成的“小波封闭通用方法的创建及其在非线性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获得第十届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针对非线性科学中定量研究方法不成熟这一重大基础性问题,发现了已有求解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强非线性问题求解的核心瓶颈在于这些近似解法不具备封闭性(即其近似解与截断误差相关联),进而构造了求解非线性边值问题的高性能小波基函数,创建了非线性问题封闭求解的数学框架理论,攻克了小波算法的边界延拓难题,实现了对大量不同特征类典型非线性问题普适的高精度高效率定量求解。

  张欢教授作为2025年10名荣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之一上台领奖,这是继王记增教授2013年获此奖项后的再次获奖。张欢教授于2010-2016年在郑晓静院士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于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合作导师为周又和院士,在沙尘暴多场耦合研究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20篇,包括一作/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和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4篇)等。目前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Acta Mechanica Sinica和《力学学报》青年编委等。

  颁奖仪式结束后,开启了大会特邀报告阶段,本次会议共邀请了9位国内力学界顶级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周又和院士作为周培源力学奖获得者应邀作《关于非线性边值问题求解方法的普适性》大会特邀报告。

  在20日举行的AMS创刊40周年座谈会暨力学学科前瞻研讨会上,我校郑晓静院士与其指导的博士生刘信恩完成的论文“A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for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s,2005, Volume 21, pages 278-285”入选AMS创刊40周年优秀论文。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该论文建立的超磁致伸缩材料力-磁耦合非线性解析本构模型,解决了原有理论预测与实验长期不符的问题,被国际上称为“Zheng-Liu mode”并作为唯一的非线性磁致伸缩本构模型被国际著名计算软件COMSOL采用。刘信恩于2000-2004在郑晓静院士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郑晓静院士领取AMS创刊40周年优秀论文奖

  【新闻背景】

  中国力学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国内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本届大会聚焦力学前沿应用,重点展示力学研究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创新成果,着力促进力学理论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为全国力学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产业从业者搭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力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动能。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27个分会场、56个专题研讨会,包含9场大会特邀报告,340余场分会场邀请报告和2000余场专题学术报告,涉及学科领域从传统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到新兴的微纳米力学、生物力学,以及力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交叉领域,为学界和产业界提供前沿科技窗口和广阔的交流平台。此外,大会还设立了墙报交流区和产业展区,展示青年学者和产业的研究成果,将为参会者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