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档线并不是事先划定的,而是在投档结束后自然形成的。在每一个批次投档前,省考试院会根据各院校的招生计划以及该批次投档比例(通常为1:1.2或1:1.5),再结合考生分数位次排序以及志愿填报表进行检索投档。
投档完成后,每个院校被投档的最后一名考生成绩,就自动成为该院校的投档线。例如,某大学在某省招生计划为10人,投档比例为120%,则该省招生部门向该校投出12个考生档案,其中第12名考生的高考分数为580分,那么580分即为该校在该省的投档分数线。
省考试院完成投档后,各院校将根据招生章程中注明的专业分配原则,对考生进行专业分配和录取。专业分配原则一般为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专业级差等。
院校完成录取工作后,最后一名被录取的考生成绩,自然形成了该院校的录取线。例如,某院校按照招生章程在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10人,其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85分,那么585分就是该校的录取线。
投档线和录取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档线是高校调取考生档案后自然形成的一条最低分数线,而录取线则是高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
由于高校提档后可能会存在退档现象,所以投档分数线通常会比正式录取分数线略低。考生被投档后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还可能因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或身体条件不符等原因被退档。
高考录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投档,省考试院根据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进行投档;其次是院校阅档,院校对投档的考生进行专业分配和审核;
然后是预录取与退档处理,院校根据录取规则对考生进行预录取或退档;
最后是审核与最终录取,省考试院审核高校的预录取和退档名单,确认无误后完成录取流程,考生状态更新为“已录取”,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