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今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北京服装学院正处在以设计创新深度赋能国家战略实施、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机遇期,全面启动“卓越设计师”培养计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设计+科技”新活力,让教育、科技、人才真正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自2023年12月成立前沿交叉研究院(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以教育为基、以科技为翼、以人才为核,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的交汇点上,搭建一座连接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贯通学科壁垒与全球资源的桥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前沿交叉研究院是我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型培养平台”。研究院以“设计学为龙头、工学为基础、艺术学与工商管理学为两翼”,打造了“卓越设计师”培养体系,聚焦新兴科技、新材料、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方式等产业前沿以及国家重大项目需求,培养能解决复杂经济社会场景问题的设计引领者。创新采用“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三导师制,校内专职导师夯实理论基础、校外双聘导师链接前沿动态、行业导师赋能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共同授课+共建平台+共研项目”中,不仅能习得知识、构建创新思维,更能练就破解产业难题的“真本领”。拔尖人才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在产学研协同的土壤里,在跨学科碰撞的火花中成长起来的。
“卓越设计师”培养计划依托“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创新平台”—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激活设计、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动能。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作为北京市经信局与学校共建的国家级设计创新引擎,以“科技+工程+艺术”为路径,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这里有设计服务团队提供创意支撑,有技术服务团队攻克工程难题,有产业生态团队注入资金与孵化资源;我们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在智能工程交互设计、数智生物材料、计算媒体与艺术、智慧生活方式四大前沿领域深耕,并在跨学科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中国传统服饰数字化传承三大共性领域实现突破,六大基础研究实验室(认知科学、人类工效学、数字设计AIGD等)则为这些探索提供了从“概念验证”到“工程转化”的全链条支撑。
新兴交叉学科的价值,在于能够“高站位布局未来产业”——比如AIGD设计大模型赋能创新设计精准化,数智生物材料服务智能穿戴与医疗防护;在于能“高水平发展时尚产业”——比如汉服AIGC平台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可持续设计助力行业绿色转型;更在于能“高质量升级传统产业”——比如打通服装产业链从材料到营销的数字化流程,为纺织服装业注入“数字基因”。
前沿交叉研究院与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这一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不是孤立的“学术象牙塔”,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联合体”:我们举办全球未来设计大会,让全球设计智慧在此碰撞;我们推动“时尚海淀”六大专项工程,将设计新智生产力要素融入消费场景;我们为“天工Ultra”机器人设计比赛服,助力其斩获全球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我们开拓智能交互与工程、数字生物设计、计算媒体与艺术、智慧生活方式等四大前沿研究领域,用设计思维整合科技和工程创新成果,面向未来孵化创新产品;我们深耕乡村振兴,让时尚与非遗在交汇中绽放新彩。“卓越设计师”培养计划是我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举措,举全校之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实现产学研全要素“联动发力”。
“卓越设计师”硕士研究生招生介绍
研究院围绕国家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建构,依托设计学高精尖学科及设计学博士点,实施“卓越设计师”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自2025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共计划招收2个实验班,依托设计学招生,联动学院开展综合培养。设计学是我校龙头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前3%至7%,获评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典型示范学科。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首都发展以及产业转型需要,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掌握设计内涵、价值、方法、规律,具有全面学术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全球视野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解决复杂经济社会场景下的设计问题,引领未来设计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卓越设计师”培养计划将在文化与设计理论、智能材料、功能装备设计制造、时尚管理与产业服务、数字科技与未来设计、智慧生活方式等重点方向,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二、培养体系与模式
“卓越设计师”培养体系以培育“设计领导力”为核心,旨在全面提升设计师整合创新能力:系统培养学生驾驭设计全流程的思维与技术,培育其以设计思维整合文化、科技、工程、艺术等领域知识实现创新的能力,同步强化设计与商业、设计与产业等领域的关键能力。该体系以设计学为根基,融合工学、商学、艺术学多学科协同,构建起金字塔式的能力分层培养逻辑。围绕设计创新全流程,形成五级核心能力架构:创意层聚焦用户与市场需求洞察,强化产品创意生成与设计企划能力;原型层着力产品设计、原型搭建及功能测试,锤炼设计创意转化与产品功效评价能力;转化层围绕材料、工艺、技术等关键要素,解决从创意到实体产品的落地转化问题,强化工艺设计与质量标准把控;营销层衔接品牌、渠道与传播,培养商业管理能力以推动设计成果对接市场场景;文化层深耕价值挖掘与文化认同,融入可持续设计理念与伦理反思,提升设计的文化深度与社会价值。
该体系还依托跨学科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思维及传统文化传承等共性设计思维与技术支撑,提供思想与技术支撑;同时通过数字设计、认知科学、人类工效学等实验室,构建设计技术平台支持。最终形成 “学科基础 — 分层能力 — 顶层领导力” 的完整培养闭环,实现以设计力、科技力、领导力为目标的复合型人才的系统培育。
三、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正式发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1.培养单位
010 前沿交叉研究院
2.招生学科
1403 设计学
3.研究方向
1)设计创新与科技应用研究—数智科技与产业设计
2)服装学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