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上午,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报告厅召开。北京邮电大学十一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项目6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参与完成项目获二等奖5项。杨辉教授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陶小峰教授主持完成的“无线密集网络动态多连接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针对高动态非均匀、上下行大容量组网需求,项目组提出了异构多连接聚合容量/时延分析理论,形成了统一控制面与多个异构数据面聚合的动态多连接新型组网架构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组网架构适变不足、资源调度受限、业务动态适配难的挑战,研发了超万兆动态多连接基站原型系统,实现了网络容量的按需扩展和上下行容量双向提升的目标。基于项目成果形成的产品服务于大运会等大型活动,以及工业制造、地铁机场等支柱行业,推进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与5G产业发展。
王丹石教授主持完成的“多维光域信号解析理论与方法”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本项目面向全时全域光互联网络发展需求,取得了光纤信道中光信号多维特性与多物理量解耦理论,空间信道光域信号轨道角动量自适应感知机理、多维感知增强的全时全域光互联系统故障管理机制三大创新发现,攻克了光域非线性效应复杂多样互相串扰这一关键问题。项目成果在国内电信运营商实现部署应用,服务于国家骨干网、电力网络以及数据中心等重要设施中的光通信互联解析,带来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推进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
于迅博教授主持完成的“三维信息自适应调控的光场显示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了解决原有3D显示真实感弱、精准度低、舒适度差的问题,项目从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关键算法等方面进行攻关,提出了三维信息自适应调控的光场显示技术,在多层控光器件自适应精准调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文物数字化复原、病灶三维可视化等重要场景已取得显著应用成效,为相关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薛旭伟教授主持完成的“面向全域数据中心的光电混合互连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针对全域数据中心互连组网系统在网络规模、容量相互约束下的带宽资源使用效率提升难题,项目提出了可调谐硬件的纳秒级管控与高效互连技术,攻克了全域数据中心大规模高效组网这一业界难题。项目成果在腾讯云、联通云应用部署,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吴永乐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容量基站超宽频多波束密集阵列天线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了解决传统天线无法应对用户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及大型场馆用户数量过载的难题,项目研发了可调相位电路模型与新型巴特勒矩阵拓扑,发明了密集多天线高隔离共存融合技术,有效提高了密集天线单元间干扰抑制能力,提出了超宽频段覆盖多波束阵列新型架构,增强了天线系统多波束辐射及宽频带多制式通用能力,研制的超宽频多波束密集阵列天线系列产品获全球规模化应用。
刘元安教授主持完成的“40GHz超宽带高密度电路环境精确快速电磁评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解决超宽带高密度模数混合电路中电磁干扰预测难、控制复杂等核心难题,项目建立了多重本地本征基表示的泛结构电磁模型,提出了区域分解分割与几何特征融合的宽带超高速超高密度数模混合电路环境电磁处理与调控方法,发展了多类多功能微结构射频单元电路,形成宽带高密度电路电磁环境高效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项目应用于高端电子通信系统设计,提升了我国宽带高速数模系统电磁环境的高效电路设计和环境电磁调控能力,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参与完成项目
王敬宇教授参与完成的“网络数字孪生架构与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及关键场景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李昊辰副教授参与完成的“冬奥百米分钟级气象预报技术创新及其在国家和首都关键场景的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关建峰副教授参与完成的“异质异构网络的安全协同机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北邮作为第五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抑郁症量化诊疗全病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徐思雅副教授参与完成的“电力主动应急指挥平台关键技术及行业推广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校杨辉教授获得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具有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巨大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本次公布的2024年获奖名单中,共有26人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其中10人来自高校。杨辉教授此次获奖,是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第一次获得该奖项,也是该奖项迄今在通信领域的唯一获奖人。
杨辉,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光通信网络与光电融合方向理论与技术研究,专著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和社会力量奖十余项,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获达摩院青橙奖、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 友情 | |
|---|---|
| 招办 |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