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与荔湾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荔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锋,校党委书记王恒胤,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中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剑文,以及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仪式。仪式由荔湾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洪飙主持。
王恒胤指出,此次协议签署与基地揭牌,是校地双方优势互补、共赢互荣的新起点。他就深化未来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筑 “一个枢纽”, 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教育提质与民生保障,夯实社会治理的健康基础;二是共育“两类人才”,携手构建“分层分类、双向赋能”的人才共育体系,激活区域发展的智力引擎;三是共建 “三大体系”,围绕产业体系、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绘就校地互促共赢的合作蓝图。
刘晨辉表示,此次荔湾区与华师开展战略合作,对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心理健康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荔湾区将全力支持合作协议落地,为中心(基地)建设与运行提供坚实保障,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社会心理服务“荔湾样板”,构建“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全程服务、科技赋能”的特色体系;二是共筑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高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三是持续深化基础教育、干部培养、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合作,共同谱写校地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李锋与杨中民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和共建荔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刘晨辉、李锋、黄洪飙与王恒胤、杨中民、刘剑文共同为荔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基地)揭牌。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华南师范大学将立足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系统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与人才资源,紧密结合荔湾区实际,共同构建以“预防为主、全程服务、科技赋能、平战结合”为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该体系旨在打造集教学、科研、服务、培训、示范和转化于一体的校地合作新模式,助力荔湾区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截至2025年10月,华南师范大学与荔湾区共建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建设。该中心总面积约200平方米,规范设置“7室1区”,涵盖接待、调度、心理测评、智能行为评估、团体辅导与艺术疗愈、未成年人及特定群体辅导、情绪宣泄与科普宣教等功能。中心致力于探索“心理学+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以破解协同机制不足与心理专业人才短缺等难题。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嵌入式技术支撑,特别是基于脑科学的AI心理学与大语言模型等科技优势,推动构建“家-校-医-社”联动的三级防控体系,优化心理服务可及性。同时,中心也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平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闭环。
本次合作旨在整合校地优势,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不仅体现了资源互补的协同理念,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践行,标志着华南师范大学在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 友情 | |
|---|---|
| 招办 |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