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复习  > 高考地理 > 听名师的指导新高考地理如何复习?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高三地理怎么才能学好
  • 高考地理答题的方法整理
  •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有什么
  • 高考地理复习提分策略
  • 高考地理大题怎么答
  •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秘诀
  • 高中地理知识记忆策略
  • 高三地理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复习窍门
  • 高考地理最后28天复习计划
  • 高三地理应该提高的四种能力
  • 高中地理复习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
  • 高考地理复习技巧
  • 高考如何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
  •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攻略

听名师的指导新高考地理如何复习?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地理     时间:2017-02-20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地理老师 郑卫勇 教学处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考前如何有效进行地理复习,还是要讲究策略。

  一、夯实双基,注重落实

  针对学考和选考前面70分是一样的卷子,考生应着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对每一章节中的主要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落实,切不要追求高难度。注重平时的练习训练,提高基本审题、解题技能。

  练习量可以适当减小,更多的时间用来复习错题,并从错题回去看课本中的知识点。对书本中相应的标题性知识点要识记,落实到具体的字和句,不要模糊记忆。

  二、以图为基,关联整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图,考试也几乎无图不成题。熟悉主要区域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各种相关专题地图非常重要。特别是学考部分的非选择题目前26题和27题分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图还是相对局限在一定范围,因此考生应关注亚洲、欧洲西部、美国和德国、我国的行政区和地形图。另外书本上出现的各种示意图也要落实,比如说板块构造图、洋流图、锋面示意图等。

  三、关注概念,理解原理

  地理概念要仔细弄懂,甚至有些都要会背诵默写。比如:可持续发展。考生很多时候会因概念不清晰而导致错误。比如区时、地方时、时区。再比如能量、能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等。

  地理还需要理解一些原理,比如地壳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气热力环流等原理。考生要充分理解原理,再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才能把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学会用原理去解释一些地理事象。

  四、强化加试,拓展挖深

  选考题是在学考基础上加上两个加试题,加试题的强化是一大重点。目前也是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各一个大题(非选择题),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材料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和解题综合能力。考生复习宜以一个区域为背景,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和社会经济(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两大方面全面地分析和梳理。结合老师课堂强调的重点知识,挖掘区域中的难点,利用平时强化训练的加试题适当拓展,形成一定的答题套路。

  复习要仔细,不可随意。时间紧,任务重,可突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选考对大气运动、洋流、地壳运动、区位问题要着重复习,再不断熟悉几张地图。相信应该可以有一定收获的。

  杭州学军中学 地理组:写在地理学考、选考前夜

  一、看一下做过的试题、增强信心

  找出几份你觉得做过的试卷中,比较好的试卷,把他们通看一遍。

  一不要多,有三四份试卷就可以了。

  二不同的试卷能把所要考查的内容范围,基本都覆盖了。

  三做过的时间,脑子里是有印象的,可以迅速回顾知识。

  不要再做新题了,做新题不仅耗费时间,更糟糕的是会扰乱你心情。

  二、考试时不能丢失的几个原则

  1、抓住时间、空间特点,做题答出“地理味”

  所谓“地理味”,就是具有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研究的是:某一地理现象发生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是有其道理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审题审出关键词。比如,“图示这个季节……”,“甲、乙两地分别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原因。”这类题,要答出不同地方所特有的特征来。

  其次,要把握好地理学科的整体性。比如,“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发生了不同的地理现象,但这两地的不同地理现象几乎总是同时发生的”,说明两者是有联系的。比如“风带气压带”就是同时在不同的区域产发着不同的影响,并产生了不同的地理现象。

  2、学会从材料、图标、地图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来。

  相信命题人都是好人,会把问题的答案分散在文字材料、图标、以及地图中。只要你看得到这些信息、看得懂题就很容易做出答案了。

  3、用好地理术语

  答题尽可能不用大白话,尽量用地理术语。比如气温的日较差大(年较差大),不能答成“温度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再如“由东向西、由南到北”不能答成“由左向右、由下到上”等等。

  否则,肯定不得分!

  三、答题的书写原则

  1、学会对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列书写

  人文地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感觉都可以答上去的情况下,对所想到的因素做个排序:把认为肯定是采分点的写在前面。

  2、判断与理由的书写

  单一判断的,一定要把判断的结论写在前,理由写在后面。

  两个以上判断(或比较判断)的,判断出一个,紧跟着就写理由。分开写理由。

  3、审题要看赋分

  如果该题是3分,你就想办法写出3点。注意,是3个不同的点、3个不同的方面。不要把“一个理由拆成两句话后变成两点”来欺骗自己。

  4、不要纠结,相信直觉判断

  尤其是做选择题时,当你实在区别不清两个选项的其中一个时,选最早选定的那个。比如,开始觉得A是对的,后来发现B也有道理,但有确定不了,你就选A。直觉的正确率比较高。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独家约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新闻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湖南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湖北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河南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山东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江西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福建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安徽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浙江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江苏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黑龙江高校专项...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吉林高校专项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辽宁高校专项招...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