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复习  > 高考经验 > 想取得优秀成绩,学会听课很关键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高考文综怎样分配时间
  • 高考理综答题思路
  • 高考理综复习误区
  • 高考理综选择题高分技巧
  • 高考理综主观题高分技巧
  • 高中理化生怎么学
  • 高中数理化不好怎么办
  • 高考理综怎么逆袭
  • 艺术生怎样复习高考文综
  •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文综各题型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文综大题答题方法技巧
  • 高考文综做题要注意什么
  • 政史地文综高考答题有什么技巧
  • 2023年高考文综怎么提高成绩
  • 高三中后期文综如何逆袭

想取得优秀成绩,学会听课很关键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经验     时间:2020-08-27

 孩子,你会听课吗?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您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

  可是,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有一项对武汉300多名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效果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效果差,则成绩也比较差。

  每节课虽然都是45分钟,但是学生是否会利用,效果大不一样。利用得好,45分钟里可以加进5分钟、10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分钟里就得减去5分钟、10分钟。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哦!除了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准备好外,还需要知识上的准备。上图就展示了听课的完整状态。要想提高听课效率,还得做好预习和复习。

  一、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的知识量越来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10-30分钟的时间预习。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如果时间确实很紧,怎么办呢?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8-15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2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三、听课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

  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该怎样记笔记呢?

  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 三原则":

  1.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2.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孩子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四、听课后:及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即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五、优秀学生的听课法宝

  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有什么学习法宝呢?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听懂每一堂课”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第一法宝。老师们讲课,常常是“课堂45分钟,课后10年功”,优秀学生的听课箴言是“课堂走神1分钟,课后摸索半天功”。那如何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呢?如何让思维在课堂45分钟里与老师时刻同步呢?下面介绍几个诀窍供您和孩子借鉴:

  1.每天坚持累计不少于1小时的中等强度的体能锻炼,每天保持课间10分钟彻底放松休息的好习惯。课间多做一些轻体力健脑动作,为课堂45分钟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储备足够的脑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懒腰等都是不错的活动。

  2.调节听课心态,优化听课意识,在潜意识里喜爱听课。对于不太喜欢的课可找来一张白纸,认真列出不喜爱这堂课的十几条优点、理由,隔一天重复一次,慢慢就能说服潜意识喜欢这些课,进入积极的听课心态。

  3.在听课过程中,要放松心情来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要抱着一种紧张的记忆心态来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造成脑神经疲劳,反而使听课的注意力涣散。

  4.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才听课的重要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印在脑海中。

相关新闻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复旦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水平测...
  • 贵州公布2023年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考试...
  • 高三百日誓师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 范文欣赏
  • 距离高考100天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 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是什么 要怎么做
  • 高三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何解决
  • 赞美孩子优秀的简短句子 家长夸赞孩子的话
  • 家长鼓励高三孩子加油的暖心话
  • 怎么疏导高三孩子情绪 有哪些方法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有哪些
  • 高考家长怎么照顾孩子 如何照顾考生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