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复习  > 高考政治 > 高考复习高考政治题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
  • 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技巧
  • 202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答攻略
  • 高中政治基础差如何补
  • 高中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 2023年高考政治解题技巧有哪些
  • 202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
  • 商品经济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
  • 客观与主观有什么区别
  • 人是万物的尺度谁说的,意思是什么
  •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人文精神基本内涵的三个层次是?
  •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正确吗?

高考复习高考政治题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政治     时间:2014-02-18

  1.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尊重《考试说明》,体现导向性。

  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与要求”,还是“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的指导思想。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做到: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等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突出教材重点概念,紧扣教材核心知识,体现基础性。

  所谓教材重点概念和核心知识:一是《考试说明》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如《经济生活》中的新型工业化、恩格尔系数、劳动者权益、公平与效率、不同的投资行为、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有关知识;《政治生活》中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社会主义民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人大代表的职权、国际关系等;《生活与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原理等内容;《文化生活》中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反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内容。

  3.运用多种呈现方式,重点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性。

  能力考查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必要的识记、分析、理解与准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还有通过多种方式提取信息的能力。2010年政治试题有文字呈现方式,同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是能力考查的重点。第37题不仅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材料提取信息,分析安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推动安徽文化创新的合理化建议等。

  4.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特别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政治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试题涉及到贫困线标准的提高、就业问题的解决、基层民主、规范劳动关系等。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上,试题涉及到粮食价格上涨、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全球气候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试题贴近学生生活,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展开。

  5.结合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性。

  首先,试题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其次,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考查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

  (1)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文精神

  平时的教学与复习要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不能简单地抓课本,搞题海战术,而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善于创设新的试题情景,注重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注重过程性。针对近些年来,尤其是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注重对人文知识的考查的趋向,复习时要更加关注对文化内容的审美和鉴赏,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人文精神的取向。

  (2)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平时注重把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边,注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把党的大政方针和众多的时事热点问题整理成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一系列专题,分析其对应着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学科的知识点;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组合,达到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安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精选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和事实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关新闻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非高考改革省份分省...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1+2”高考...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3”高考改革...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