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复习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每日一题:求索真理的历程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
  • 高中政治材料题答题技巧
  • 202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答攻略
  • 高中政治基础差如何补
  • 高中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 2023年高考政治解题技巧有哪些
  • 202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
  • 商品经济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
  • 客观与主观有什么区别
  • 人是万物的尺度谁说的,意思是什么
  •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人文精神基本内涵的三个层次是?
  •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正确吗?

高考政治每日一题:求索真理的历程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政治     时间:2020-04-24

 一、“狂”做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浙江4月)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

  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

  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4.(2018·江苏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2018·江苏卷)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6.(2018·海南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狂”做好题

  11.2019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团队共同发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真实形像。此次发布的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87中心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该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通过研究这个图像,人类将揭示出黑洞这类天体更多本质。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探索真理的目的

  ②科学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类已完成对黑洞从假想到本质的认识飞跃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科学家通过分布全球的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一一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历时10余年,成功“捕获”黑洞的影像。这是人类获得的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反映出()

  ①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的认识器官拓展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对黑洞的正确认识验证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年多时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历程表明()

  ①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19年1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56网络VR实时制作传输测试,为春晚长春分会场5G直播应用提供技术验证与准备。这是我国首个5G媒体应用实验室维1月13日成功实现5G网络4K超高清电视传输后在推动5G新媒体平台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这表明()

  ①真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的首张洞照片,长久以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在这一刻终于得到影像印证,这也拉开了黑洞天文学新时代的序幕。人类对黑洞的探索,印证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科学家对黑洞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往往只有一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某省教育厅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评价机制,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在寒暑假及平时的小长假集中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对此有些家长表示支持,认为研学旅行很有意义,但也有部分家长担心,若是“走马观花”式的研学旅行,怕是会变成“只旅不学”。材料说明。()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认识的差异根本上来自于实践的差异性

  ③人们的实践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认识水平

  ④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三、“狂”做新题

  17.2019年6月26日,嫦娥四号巡视器完成唤醒设置,进入第7月昼工作模式,按规划路线开展科学探测活动。这次自主唤醒标志着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先进国家,表明中国的航天科技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体现了()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

  ②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航天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正式公开发布。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们通过各种间接证据表明黑洞的存在。而此次项目,是由全球200多名科学家历时两年,通过各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收集并整合的黑洞图像数据。这无疑是黑洞研究史上的重要一步,人类对黑洞研究也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可见()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科技领域的先行先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对黑洞的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希望文艺界和社科界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依据在于()

  ①中国理论源于中国实践,中国实践是为了构建科学的中国理论

  ②中国理论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中国理论决定中国实践的方向

  ④中国理论是在中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的宣传中使用“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宣传用语。对于近视的原因,科学研究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尚不能治愈。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因人而异

  ③人的认识程度影响人的实践水平

  ④人们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参考答案

相关新闻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非高考改革省份分省...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1+2”高考...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3”高考改革...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