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 华北地区
当前位置:  > 高考家长圈  > 家有考生 > 新高考时代,走班选课的两个原则建议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高三百日誓师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 范文欣赏
  • 妈妈写给100天高考女儿的一封信 范文欣赏
  • 距离高考100天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 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是什么 要怎么做
  • 高三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何解决
  • 家长意见怎么写最简单 方法是什么
  • 赞美孩子优秀的简短句子 家长夸赞孩子的话
  • 家长表达对老师的感恩的话 用一句话感谢老师
  • 家长鼓励高三孩子加油的暖心话
  • 怎么疏导高三孩子情绪 有哪些方法
  • 家长意见要怎么写 有什么方法吗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有哪些
  • 高三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有哪些注意事项
  • 高考家长怎么照顾孩子 如何照顾考生
  • 高考家长怎么鼓励孩子 说什么鼓励的话
  • 家长鼓励高三孩子的寄语 高考励志语推荐

新高考时代,走班选课的两个原则建议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家有考生     时间:2020-03-30

新学期,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学生需要做一个艰难的选择:6选3,或者是3+1+2,到底该选哪几门?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做一次审视,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确定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再根据这个初步的想法,对应大学专业,下一步再根据具体大学专业的要求,做一个清楚的决断。这就是先有所谓的生涯规划,然后才能走班选课。

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尤其是高一的同学,非常迷茫,可能完全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更重要的是,对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变是正常的,不变可能才是不正常的。

到底该怎么走班选课呢?我这里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给大家两个原则意见。

第一,不要一上来就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务必要想一下自己的大致方向,再算计分数的最大化。

新旧高考分数的绝对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不宜也不能只算计分数最大化。在旧高考时代,你高我一分,能上清华北大;我低你一分,可能就上不了。但在新高考时代,虽然不分文理科(新八省按物理历史分别投放计划,与原高考有一定相似地方),但分数的绝对意义已经完全不同。分数的价值高低,更多取决于你的选课结构。打个比方,你考了690分,我考了670分,我可能能上清华,但你上不了,原因就是你没有选物理。这是考生一定要注意的。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想一下方向,然后再算计分数的最大化,这样的高分才有意义,否则没有价值,只能是水货高分,高得没有价值。

2017年浙江新高考,出现了选考物理人数下降的问题,本质就是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很多人放弃了物理。物理是典型的投入高产出低,不好考。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017年第一年新高考,选考物理的学生,本科率高出其他组合23%,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样,上海也如此,选择物理的上好大学的考生占比远远高于不选物理的。

第二,对于多数人来说,变是必然的,不变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走班选课时,务必给自己未来的变化留下余地。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理科。主要有以下4个理由:

1.选择理科或偏理科,未来在专业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与回旋空间。

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传统的文科,即史地政组合,我们大约有200多个专业不能报考。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选择了传统的理科,我们未来读文科专业基本不受限制;如果选择文科,一旦后悔,我们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2.理科招生量更大,更多,选择理科,未来上大学竞争相对较小。

从上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我们也应该更多地选择传统理科。国内大学约60%以上的专业需要招收理科人才。安徽考试院前两天特别提醒考生,多学理科。2019年,安徽考生文理大约1:1,但文理招生量却是约1:3。哪个竞争更激烈,一目了然。山东2018年理科招生大约是60%多,文科则是30%多,各省基本情况都差不多。需要说明的是,这和对社科专业的歧视无关,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3.自由选科后,传统理科减少,文科生与偏文科生实际增多,社科专业招生竞争更激烈了。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一旦让学生自由选择后,文科生以及“伪理科生”显著增加。以浙江为例,2017年传统的理科由改革前的63%下降至10%,传统的文科由37%下降至17%,大量的是第三种组合,而第三种组合中,最有含金量的物理+化学组合是最少的,更多的是两门文科+一门理科,这门理科以生物等理科居多,也就是说多数本质更接近于文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原电子部老牌学校,计算机一直是其王牌专业,录取分一直是最高的,但在新高考后,该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变成了法学,让人大跌眼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科生的增加,分数高涨。

大家都算计分数最大化,大家都想学习更轻松的文科,于是文科生源质量在提高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了,上大学的难度自然就增加了,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4.从就业角度看,选择理科,未来就业更容易。

近年各高校的就业统计表明,工科专业基本上都是各大学就业情况最好的,长盛不衰。从近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儿录取比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工科专业报考录取比都比较高,即便是浙江大学,有些工科专业平均也只有两三个人报考,最后录取一个,但同样是该学校,社科类专业报考录取比往往高达二三十人报考录取一个,这种现象在全国比比皆是。原因也比较简单,工科本科毕业,往往很容易有一份理想或者体面的工作,但如果是社科、人文专业,往往很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得不参加研究生考试,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竞争力。

从就业这一务实的角度出发,我们也更应该多选理科,而不是文科。

这一情况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社会上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而不是社科人文专业的人才。

生涯规划与走班选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从未来变化可能与上大学几率,以及就业角度考虑,在走班选课时,我们都应该尽量学习传统理科,给自己未来留下调整的余地,后悔的余地。(作者:陈志文)

相关新闻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非高考改革省份分省...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1+2”高考...
  • 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3+3”高考改革...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