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当前位置:  > 高考志愿  > 专业与就业 >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
  • 学在北大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育万物,学知究奇
  • 学在北大 | 国际关系学院:爱国·关天下
  • 2024清华招生看点 | 用你的无限创新助力国家发展,清华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解读 | 草业与草原学院 草业科学
  • 学在北大 | 历史学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学在北大 | 物理学院: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
  • 学在北大 | 法学院:安邦济世,正义恒立
  • 学在北大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连接未来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亮未来...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机械工程——大国制造...
  • 西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与名牌专业
  • 学在北大 | 光华管理学院:因思想,而光华
  • 专业解读|北京理工大学本科专业一键“秒懂”
  • 学在北大 | 中国语言文学系:阐自由之真谛,济苍生而文章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专业与就业     时间:2024-07-10

编者按

  在学科之路,探索、深耕、创造,遇见求知的美景;在专业领域,自由、丰富、交叉,攀登奥秘的阶梯。不论是晦涩难解的公式定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还是繁琐复杂的法理哲学,京师大学堂百余年传承,孜孜求索,初心不改。踏上梦想之旅,走进“北大学科”,探索专业奥秘,在兴趣中探寻无限可能,迎接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大学生活!

  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京师同文馆(1862-1902),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甚至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还早36年。大批优秀的学者在不同时期任教于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外语学科。蔡元培、严复、胡适、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梁实秋、朱光潜、叶公超、曹靖华、冯至、马坚、季羡林、金克木、田德望、闻家泗、俞大铟、吴达元、赵罗蕤、杨周翰、李赋宁、卞之琳等老一辈的优秀学者开创了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外国语学院共有15个实体的系所中心,包括阿语系、朝韩语系、德语系、东南亚系、俄语系、法语系、南亚学系、日语系、西葡意语系、西亚系、亚非系、英语系、世界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国别和区域研究。

  外国语学院现有在职教师207人,其中教授7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9人。教师队伍高度多元化、国际化,近年有一大批从哈佛、剑桥、加州伯克利、柏林自由、乔治城大学、莫斯科大学、巴黎三大等世界一流大学归国的博士,还有包括讲席教授在内的40余位外教。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300余名,其中本科生800余名。

  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东方学、西学等领域学术成就卓著,为国家培养拔尖外语人才,为全国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为北京大学全校学生国际化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持的学科。在国家组织的迄今五次一级学科评估(2004、2008、2012、2016、2020)中均位居全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第一名或获得A+。在2024年QS全球大学按学科排名中,与外国语学院直接相关的学科——现代语言、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是亚洲为数不多的排在全球前列的学科。北京大学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等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英语系《英语精读》、俄语系《基础俄语》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才培养

  本学科的优势特色总体可概括为:人文为本,多元并存,交叉发展。

  夯实外语基础,精通专业语言

  通过本土教学、国际交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研模式来促进人才培养,使学生成为以外语为基础、学有专长、博古通今的“通才”,具备较强的跨文化知识和广泛交际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普遍成长为具有充分的潜能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学东西之文,融中外之学

  充分发挥北大多学科的资源优势,鼓励学生修读全校高水平的通选课,尊重学生兴趣支持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培养新一代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富于创造精神和具备多学科知识基础的外语专业人才。

  打通学科通道,实现交叉培养

  打通本学科内部教学课程壁垒,在夯实语言文学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拓展到历史、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积极推动与中文、历史、考古、哲学以及国际关系等相关兄弟院系开展学科合作与共建,实现“通识”培养模式。采取“外国语言文学方向+专业方向”的形式,为加强“区域与国别研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做基础准备。

  借鉴较为成熟的“外国语言和外国历史”专业的培养经验,在现有基础上探索多个跨学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设立有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项目、“一带一路”外国语言与文化教育项目、外国语言与国际传播项目、中文-英文杰出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印度古典学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数字人文与外语人才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外法律人才项目等多个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

  外国语学院致力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非专业人员不能比拟的外语技能,包括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语言、文学、国别研究等方向的专业训练,他们能够完全进入外语的世界,从而完全进入外国文化的世界。与只具备本族语言和文化视界的人们不同,一个真正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多重视界的人,可以较为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任何一个角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来应对一切事物,以更为深邃的洞察力参透人生、哲理和学理。这样的“外语人才”不仅能在外语专业之内出类拔萃,而且一旦进入其他专业领域,也将凭借自己受过的严格的、系统的、正规的理论和技能训练,迅速进入角色,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精品课程

  每个“外院人”都通过所学的语言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学院在开设语言课程的同时,开设国别文学、文化、国情、历史、艺术、宗教类课程。如:文学名著赏析、莎士比亚与马洛戏剧、外国散文、东方文学、外国诗歌、日本文化概论、拉丁美洲历史和文化概论、伊斯兰文化概述、西方文化、韩国(朝鲜)经济、当代阿拉伯世界、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系列讲座、日本文化艺术专题、西方宗教思想史、印度历史、印度宗教、东南亚文化等。

  海外体验

  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校际交流、短期交流、外交部定向留学生、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机会,每一位“外院人”都将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海外体验。

  社团生活

  “外院人”在学习之余还创办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比如国际语言交流协会、英文戏剧研习社、中欧交流协会、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等,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同时,“外院人”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项目——“外国语学院文化节”,既融汇了外院人跨文化交流的丰富经历,又在北大树立了外院人“中外文化使者”的良好形象。

  分流方向介绍

  学院共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等21个招生语种,另有近40个用于教学和研究的语种资源。部分专业介绍如下:

  英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四个英语重点学科之一,培养语言和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英语语言、英美文学和思想传统、汉英互译、以及语言学等领域的系统训练,并有机会申请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项目。毕业后可攻读该专业硕士、博士,同时在外交、翻译、经贸、法律、文化交流等领域也有较强的竞争力。

  阿拉伯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特色专业之一,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的的阿拉伯语专业。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适用于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阿拉伯语系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埃及开罗大学等阿拉伯和欧美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外交、外事、新闻、教育、外贸等各行各业。

  朝鲜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的朝鲜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旨在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又具有出色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韩国(朝鲜)语人才。

  德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学研究是德语专业的特色、根基和传统。德语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水平德语语言、文化使者和德国问题研究专家诞生的摇篮。

  俄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学生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和翻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了解对象国的区域文化国情,造就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以适应专业学术研究以及广泛国际交流需求。

  法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传统深厚,治学风格谨严,教学、科研均处国内领先地位,致力于培养语言扎实、知识广博的优秀人才,面向专业研究及国际交流等多重领域。

  日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的日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本科阶段均有赴日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深入了解日本人文科学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继续读研或留学深造,或从事外交、商务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西班牙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创建于1960年,先后被教育部及北京市列为特色专业。在西语文学研究和译介方面历来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设有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经典文献阅读、文化研究、区域和国别研究、翻译学和语言学导论等课程,引导学生吸收相关专业最新学术成果,注重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西班牙语专业重视国际交流和学生的国际体验,与西班牙语世界的高等院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加之受益于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平台,业已形成了具有北大印记的培养特色: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强、视野开阔,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波斯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立于1957年,系国内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波斯语教学和科研单位,经历六十余年的发展,在波斯语言教学和伊朗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招收了16届本科生,总计25名硕士研究生和1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多数供职于国家部委、新闻媒体、科研机构、大型国企等重要部门,为促进中伊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葡萄牙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立于2007年,为我国第一个在985与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葡语专业。依托北京大学“海外讲学”计划,长期邀请海外高水平学者讲学。并为学生提供赴葡萄牙、巴西、澳门等国家地区知名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尊重个性、引导兴趣、促进分流、差异培养”为宗旨,将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与跨院系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辅修、双学位及各类本科项目,统合葡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成长为各行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蒙古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创建于1946年,1949年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创立最早的蒙古语专业。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外交、经贸、金融高等教育等领域,成为相关单位的中坚力量。秉承北大蒙古语的优良专业传统,与时俱进,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于一身的新型外语人才。

  菲律宾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高校中最早的菲律宾语专业,涵盖本、硕、博三层次人才培养。迄今培养本硕博学生百余人,另有短训生、委培生数十人,是我国菲律宾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事业的发源地,为其他高校菲律宾语专业输送了多位优秀师资;专业外语基础课与涉菲国别研究课并重,兼有东南亚区域研究视野;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涉及菲律宾乃至东南亚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既为外交、外事、新闻媒体、国防、国企、民企输送从事对外交往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又为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从事菲律宾语言教学、国别研究的研究型人才,在涉菲的区域国别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

  (外国历史、外国考古方向)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牵手外国语学院、历史学系、考古学院等联合设立的新型跨学科专业。目标是培养素质高、学识宽阔、基础扎实、适应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人才。本专业拥有广泛的校内外、国内外学术资源,可以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学术和非学术的各种支持,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前景

  外国语学院的就业工作一直保持了很高的专业优势,更有一部分外院学子同时利用本专业和双学位的共同优势进入到了其他领域工作。外国语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86人。其中,就业58人,占比31.2%;境外深造51人,占比27.4%;国内升学74人,占比39.8%;灵活就业3人,占比1.6%。


相关新闻

  •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
  • 学在北大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育万...
  • 学在北大 | 国际关系学院:爱国·关天下
  • 学在北大 | 历史学系:究天人之际,通古...
  • 学在北大 | 物理学院:物格无止境,理运...
  • 学在北大 | 法学院:安邦济世,正义恒立
  • 学在北大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
  • 学在北大 | 光华管理学院:因思想,而光...
  • 学在北大 | 中国语言文学系:阐自由之真...
  • 学在北大 | 数学科学学院:求真析理,常...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新锐导演执导作品《兵车行...
  • 第七届新西部大学生(青年)影像节颁奖盛典...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 ,  网站备案信息: 京ICP备150288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