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未来,“能”动世界。7月18日,赣南师范大学首个工科学院——智能制造与未来能源学院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唐本忠、谭蔚泓、陈军、李景虹、卜显和、熊仁根、卿凤翎、唐智勇,相关领域专家刘俊明、左景林、黄飞鹤、解孝林、张德清、廖永贵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出席,共同参加揭牌仪式,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致辞,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义旺致欢迎词。
仪式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序中主持。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宗德,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江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智能制造与未来能源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
仪式上,智能制造与未来能源学院行政负责同志围绕新学院成立背景、使命与愿景、专业特色、师资与平台以及学院建设方向和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聚焦“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主题,围绕新学院如何“立足赣南、振兴苏区、建设江西、服务中国”,朝着服务“智造强国”建设的目标,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质增效而集体“把脉问诊赋能”。
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与未来能源学院是赣南师范大学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围绕江西特色产业升级、推动工程范式布局打造的特色新范式工科学院,是整合材料科学、能源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资源组建的新型工科学院。
学院打造以“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为特色的跨学科研究平台,重点布局“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合金材料与储氢技术、人工智能与精密制造”四大研究方向。目前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5个硕士点;开设复合材料成型工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半导体、新能源、电子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
学院科研平台设有中德未来能源联合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赣州市智能光充储一体化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赣州市稀土晶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以及赣南师范大学-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冠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信丰超淦科技有限公司等四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此外,还拥有教育部“日新卓越”辅导员工作室、江西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黄晖工作室、江西省教育系统黄晖劳模创新工作室三个思政平台。
学院创新实施“卓越工程师班+理工科创新实验班”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术导师、产业导师、企业导师”三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推行“企业真实课题+双导师指导+就业资格认证”的特色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成果显著,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5项。
未来,学院将以“四换”理念助力学校“543”体系建设和“464”行动计划实施,以“科研为主线,创新拓前沿”为思路,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推进学校新工科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以“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为特色跨学科研究平台,重点布局“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合金材料与储氢技术、人工智能与精密制造”四大研究方向,致力于为赣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打造赣粤闽湘区域智能制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