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当前位置: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天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练继建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天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练继建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高考动态     时间:2025-09-25

尊敬的吴以成院士,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秋叶轻落,新知渐长。从我签发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到今天和大家在天理园“奔现”,整个夏天我和学校都在翘首以盼大家的到来。我代表学校,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一路培养和支持你们的父母、师长,表示衷心感谢!向拨冗出席的吴以成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或告别了少年的青涩,步入大学殿堂;或已完成专业奠基,开始攀登学术高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刘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孙作淑、功能晶体研究院硕士生王禛鑫等,手握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和科创奖项,是各自领域的“科研能手”;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董新盈,与无人机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期已经将亚太机器人世界杯个人飞行项目季军和世界智能体育大会无人机项目亚军收入囊中;管理学院本科生杨璧聪,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化妆团队的一员,用双手重塑英烈形象,让我们透过屏幕触摸那段历史的温度;还有以心为耳感知世界,于无声处绽放精彩的125名听障同学;来自欧、美、亚、非四大洲的21名留学生,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跨越重洋成为天理大家庭的一员……感谢如此优秀的你们选择了天理,也请大家相信,在天理你们都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津理工大学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而生,学科覆盖工、理、管、文、艺多领域,拥有9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以院士、“杰青”“优青”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水平位于市属高校前列,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持续涌现,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得历史性突破。回首过往,经历四校合并、更名大学、校址搬迁、战略调整,学校用46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进步最快的年轻大学之一;展望未来,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强国建设全力推进,我们正朝着“双一流”目标阔步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天理答卷。

  拼搏的路上,始终有我们,朝气蓬勃的你们如约而至。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挥别往日的荣光,心无旁骛再出发。从接到录取通知书、收拾行囊的那一刻起,时间就按下了“告别”的倒计时。“告别”是离开家乡、亲人、朋友,也是选择跳出“舒适区”和熟悉的专业领域……我想,大家一定是既期待又紧张。成绩和遗憾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全新的体验,你们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独立,但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希望大家向昨天的自己说一声“再见”,心无旁骛,抵住干扰,成长成才。

  能成功的人通常都很专注。因为“心无挂碍,方能不受波澜之扰;专注笃行,才能行稳致远”。首届“求实创新班”成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富平,对专业从好奇到热爱,积极参与各类科创实践,不断探索AI前沿知识和技术,他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正是这股专注劲儿,他成为天津市首位华为大学生布道师,实现了从AI“小白”到“昇腾青年”的蜕变。

  知识沉淀的厚度能托起人生的高度。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075人通过推免或考研继续深造,其中16人进入中科大、哈工大、复旦大学等C9学府。希望大家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专注学业、热爱专业,把时间留给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文凭,更是终身学习、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

  二是希望你们深耕当下的沃土,矢志报国启新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大志、立鸿鹄志。列宁参加革命时只有17岁,22岁的牛顿和28岁的莱布尼茨发现了微积分,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历史上多少伟业发轫于你们这样的青春岁月,多少圣贤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敢为人先的襟怀。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者程徐教授,是我校2016级博士生,毕业后赴挪威科技大学深造。在外期间,他始终心系祖国,积极服务海外学生与学者,多次受到大使馆表扬。学成后,他毅然选择回国回校任教,长期致力于计算机与海洋工程交叉领域研究,入选了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人生,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希望你们以程徐学长为榜样,胸怀大志向,勇担“强国有我”的时代重任,迸发矢志复兴的报国决心,让人生的意义在“小我”与“大我”的融会中不断升华;也要常设小目标,把课程吃透、把实验做实、把论文写好,一步一个脚印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是希望你们勇立未来的潮头,开拓创新破浪行。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知识和技术飞速更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东风61、东风5C等“大国重器”惊艳亮相、令世界瞩目。这些先进装备的“诞生记”就很多高校的参与。我们天理也一直在为科技强国助力,功能晶体研究院吴以成院士团队,聚力攻关半导体芯片核心制造装备材料技术攻关,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信息、光通信、国防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反向“卡脖子”;聋人工学院将特殊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研发全国首个“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实时翻译系统”,服务2022北京冬、残奥会。

  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创新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天才的专利”,而是敢突破、肯尝试的“勇敢者的游戏”。学校成立全市首个实体创新创业学院,投入优质教学、科研、师资力量,吸引和支持超过70%的在校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活动,以“天开杯”全国一等奖、“国创赛”金奖、银奖,“挑战杯”特等奖为代表的优秀团队脱颖而出,而经过项目和赛事磨炼的同学也在专业上卓有建树,比如,今年刚刚毕业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金正臻,围绕射频通信、卫星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主持项目获国家级创新奖7项,依托科研成果创办了两家科技公司,以优异成绩考取香港理工大学航空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并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协会科研助理;社会发展学院的董函萍,是首届老年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她将科研理想与破解民生难题“绑定”在一起,获得“双创”类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荣誉9项,推免至华东理工大学A+专业继续深造;还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厉佳怡,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款线缆敷设检测装置,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大飞机制造商……希望同学们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在天理这片充满活力的科研沃土上大显身手,多参与老师的课题,多去实验室里动手实操,多到一线增长见识,把好奇心转化为钻研的动力,把好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在探索中成长为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学校对你们的期许,也是你们给自己青春最好的答卷。

  孩子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我将和全体老师一起,为大家保驾护航。希望你们弘扬“重德重能 求实求新”校训精神,发扬“立在德、志在能、功在实、成在新”的天理品格,直面挑战、超越自我,在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挺膺担当,以满腔热忱续写天理的精彩华章。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学业有成、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