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9月26日电(通讯员 张萌 王晶银)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温倩副教授负责的《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成功入选,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该课程卓越的教学质量与创新实践,也是对该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岳晶晶、于海涛和许琼莉老师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
此前,该课程已凭借其优秀的教学内容与设计,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此次成功晋级“国家队”,标志着北京语言大学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金课”建设方面取得了又一重要成果。
关于课程:《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
《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是英语专业核心骨干课。课程重点在于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等高阶、综合能力的养成。使用“内容+语言+思政”融合的教学方式,以产出为导向反向重构学习过程。使语言学习贯通内容探究,用主题探究带领技能提升,隐显双动力推动学生向综合、高阶知识能力提升。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理解和交往能力、创新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团队注重守正创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深厚人文素养和卓越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在培养兼具全球视野和科学精神,以及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这一育人课题中提供了北语方案和智慧。
卓越的教学团队
本次获奖课程的背后,是一支学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一线精耕细作,是课程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课程负责人】
温倩 副教授
温倩,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她长期深耕于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评估,在《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著有《商务口译谈判运用测试研究》专著、参与编写《立场与方法——高级英语写作》系列教材等。
温倩副教授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与管理工作。曾在校级青教赛、北京市教学创新大赛上获得优秀成绩。她指导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外语能力大赛等高水平大学生学术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上斩获佳绩。
【团队成员】
岳晶晶 讲师
岳晶晶,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专业课教师,自2017年以来长期担任本科一年级综合英语课程负责人,积极主持推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她的研究兴趣涉及人类语言学以及国别区域研究等,是北京语言大学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中心以及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员,曾借调至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工作。
岳晶晶老师同时担任英语系教研室主任,负责考试和学生竞赛相关工作,多次获评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优秀指导教师。
于海涛 副教授
于海涛,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拥有语言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多义范畴及非字面意义等认知语言学方向,并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修辞学习》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于海涛副教授拥有丰富的海内外教学及工作经历。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多门课程,如:“语言学流派”“语言学经典导读”“认知语言学概论”“批评性隐喻分析”“翻译与认知”等。他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深造,并担任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其开阔的国际视野为课程注入了多元化的教学元素。
许琼莉 老师
许琼莉是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专业教师。长期担任《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深受历届学生高度认可。
许琼莉老师目前担任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英语系教研室主任,曾入选“中美富布莱特项目”外语助教子项目,于2006-2007年赴美任教一年,2013年入选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英才计划”。
该课程团队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以本为本理念,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2017以来团队立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8年来不断改革创新课程,先后申请到校级第一批课程思政项目和“三进”重点建设及示范课项目; 2021年作为核心课程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支持。团队教师均为党员,多人多次获得学校教学标兵、优秀线上教师、校级优秀教学奖、市级优秀本科课程、北京市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荣誉。该团队指导的多名学生参加国家级阅读、写作、辩论等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此次《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的成功入选,是北京语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缩影。我们期待该课程团队能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中奏响更嘹亮的北语之声。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