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试网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招生计划、志愿、复习、专业、分数线等服务!  微信 微博 

高校招生考试网|高考信息门户网站-高校招生考试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 首页

  • 高考要闻

    • 高考动态
    • 高考政策
  • 招生简章

  • 高考志愿

    • 志愿报考指导
    • 加分政策
    • 专业与就业
    • 高考大纲
  • 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军事院校

  • 艺术院校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高考数学
    • 高考英语
    • 高考物理
    • 高考化学
    • 高考生物
    • 高考政治
    • 高考历史
    • 高考地理
    • 高考经验
  • 高考家长圈

    • 营养健康
    • 考生心理
    • 家有考生
    • 高考故事
  • 地方分站

    • 北京分站
    • 天津分站
    • 河北分站
    • 山西分站
    • 内蒙古分站
    • 辽宁分站
    • 吉林分站
    • 黑龙江分站
    • 上海分站
    • 江苏分站
    • 浙江分站
    • 安徽分站
    • 福建分站
    • 江西分站
    • 山东分站
    • 河南分站
    • 湖北分站
    • 湖南分站
    • 广东分站
    • 广西分站
    • 海南分站
    • 重庆分站
    • 四川分站
    • 贵州分站
    • 云南分站
    • 西藏分站
    • 陕西分站
    • 甘肃分站
    • 青海分站
    • 宁夏分站
    • 新疆分站
当前位置:  > 高考志愿  > 专业与就业 > 学在北大 | 工学院: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
微信二维码

热点排行

  • 学在北大 | 工学院: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
  • 学在北大 | 考古文博学院:文理兼修,通贯古今
  • 学在北大 | 生命科学学院:解码生命,引领未来
  •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
  • 学在北大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育万物,学知究奇
  • 学在北大 | 国际关系学院:爱国·关天下
  • 2024清华招生看点 | 用你的无限创新助力国家发展,清华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解读 | 草业与草原学院 草业科学
  • 学在北大 | 历史学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学在北大 | 物理学院: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
  • 学在北大 | 法学院:安邦济世,正义恒立
  • 学在北大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连接未来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亮未来...
  •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解读|国家级一流专业:机械工程——大国制造...
  • 西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与名牌专业

学在北大 | 工学院: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

作者:高校招生考试网     所属栏目:专业与就业     时间:2024-07-10

编 者 按

  在学科之路,探索、深耕、创造,遇见求知的美景;在专业领域,自由、丰富、交叉,攀登奥秘的阶梯。不论是晦涩难解的公式定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还是繁琐复杂的法理哲学,京师大学堂百余年传承,孜孜求索,初心不改。踏上梦想之旅,走进“北大学科”,探索专业奥秘,在兴趣中探寻无限可能,迎接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大学生活!

  No.1

  院系简介

  工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9个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多个重要研究机构,它们中多数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学科的行列。工学院现有多个学科,其中力学学科在第四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

  工学院是北京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也是北京大学高端人才比例最高的学院之一。本科教学团队中目前有院士12人、长江特聘教授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41人、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以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并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5支、教育部创新团队2支以及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No.2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特色

  工学院本科教育特色是厚基础、重长远发展,发于理而成于工。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强调数理基础、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充分利用工学院多学科交叉优势实现理工有机融合。由此,工学院的各个学科方向为国家建设、科技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国防领域的总师、兄弟院校的教学骨干、国际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同时,重长远发展的特色也体现在毕业生发展的开放性,许多毕业生在交叉学科、甚至跨学科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体培养目标

  工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和人文素养、追求长远科学目标、能够引领力学及相关学科及未来新技术创新发展、立志为国家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工科学术领军人才和产业领袖。

  拔尖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设立“周培源书院”,探索基础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书院培养特色包括:坚持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从哲学、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多个层次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北大文理医工的综合优势,培养学生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继续坚持北大力学专业数十年来形成的注重数理基础的传统,强调力学专业的基础科学属性,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潜力的培养。

  国际化教育

  国际交流是工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工程国际视野的重要举措。工学院实施了一批高质量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了解世界、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工学院开展的GLOBEX暑期项目邀请世界一流高校教授开设优质英文课程,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华短期交流学习,并使北大学生不出国门即可与海外师生面对面交流。工学院牵头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顶点设计项目、世界课堂教育等国际化特色教育,育人成果显著。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是北京大学“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大学力学一流学科的重要扩展。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挥北京大学力学基础优势,结合机器人工程前沿发展,以工程学科为牵引,培养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

  No.3

  分流方向介绍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该专业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创立于1952年,是中国大学中第一个力学专业。坚实的数理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直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传统优势。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毕业后可在力学、工程科学、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进入工程技术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工程力学专业(工程结构分析方向)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数学、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决工程与科学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也可进入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北大力学系培养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人才是国内外结构工程设计软件的主要力量之一。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我国乃至世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领域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重大企业与工程的卓越管理人才,以及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杰出领导人才。为实现我国能源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撑国家新能源与先进能源系统等新型战略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人才和科技基础。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该专业适应国家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利用北京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雄厚资源,为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培养和输送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研究生阶段或出国留学进一步深造,也可以选择到航天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空间应用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该专业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并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大关键问题,是全球竞争和优先发展的新型工程科学领域。生物医学工程系旨在培养具有理工医等交叉学科知识的人才,重点提升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教学重要基地,培养一批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军人才。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际应用,聚焦先进碳材料、新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生命健康材料、光电子材料等尖端科学领域,依托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致力于从全方位培养一专多能的科学与工程“双语者”。毕业生可选择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也可在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关键技术研发、科技管理和工程设计与应用工作。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机器人工程专业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力学与先进制造工程、自动化工程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集成应用技术,具有从事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开阔的机器人领域领军人才。

  No.4

  精品课程介绍


 
  No.5

  毕业前景

  工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内地)共计106人,其中国内升学74人,占比70%;境外升学16人,占比15%;就业16人,占比15%。

相关新闻

  • 学在北大 | 工学院:工之道,实为本,新...
  • 学在北大 | 考古文博学院:文理兼修,通...
  • 学在北大 | 生命科学学院:解码生命,引...
  • 学在北大 | 外国语学院:世界在我脚下,...
  • 学在北大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育万...
  • 学在北大 | 国际关系学院:爱国·关天下
  • 学在北大 | 历史学系:究天人之际,通古...
  • 学在北大 | 物理学院:物格无止境,理运...
  • 学在北大 | 法学院:安邦济世,正义恒立
  • 学在北大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
  • 学在北大 | 光华管理学院:因思想,而光...
  • 学在北大 | 中国语言文学系:阐自由之真...
友情
  • 浙江高考

  • 上海高考

  • 辽宁高考

  • 北京高考

  • 高考招生

  • 高校招生考试网

  • 青海高考

  • 山东高考

  • 江苏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吉林高考

  • 内蒙古高考

  • 山西高考

  • 河北高考

  • 天津高考

  • 安徽高考

  • 福建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南高考

  • 江西高考

  • 云南高考

  • 四川高考

  • 重庆高考

  • 海南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东高考

  • 西藏高考

  • 陕西高考

  • 贵州高考

  • 甘肃高考

  • 宁夏高考

  • 新疆高考

  • 私立学校

招办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媒体
  • 中国青年报

  • 北京晨报

  • 京华时报

  • 新京报

  • 重庆晨报

  • 华西都市报

  • 三晋都市报

  • 现代快报

  • 信息时报

  • 现代教育报

  • 新文化报

  • 齐鲁晚报

  • 新消息报

  • 南方都市报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营销合作| 服务条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1 高校招生考试网 www.gxzsks.org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高招咨询,院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复习指导、专业介绍、分数线以及招生名单公示等服务。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19号 ,  网站备案信息: 京ICP备150288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