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的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会颁发“前沿科学奖”(Frontiers of Science award),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国际上在基础科学领域发表的杰出和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郗平教授因在数学顶级期刊《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发表的论文《当Kloosterman和遇见Hecke本征值》(“When Kloosterman sums meet Hecke eigenvalues”)获奖,全球解析数论领域共有4篇论文获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曾锦山教授因其与合作者王瑜博士和印卧涛教授2019年在《科学计算杂志》(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交替方向乘子法在非凸非光滑优化中的全局收敛性》(“Global Convergence of ADMM in Nonconvex and Nonsmooth Optimization”)获得“前沿科学奖”。全球科学计算领域共有4篇论文获奖。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郗平教授及研究情况
长期以来,对Kloosterman和模结构问题的研究始终处于探索阶段,即模为素数p的Kloosterman和是否对应于某个Hecke-Maass尖形式的第p个Hecke本征值?郗平教授在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他证明了对任意给定的Hecke-Maass尖形式,均存在无穷多个殆素数(即素因子个数不超过给定大小的正整数),使得对应的Kloosterman和与Hecke本征值并非一致。在证明过程中,他利用代数几何中的l-adic上同调给出了Kloosterman和与Hecke本征值的某种非关联性的定量刻画,同时还提出了一类新的Selberg加权筛法,得以更加有效地捕获殆素数。在方法上,不仅深化了前人的工作,也给出了一种广义的Barban-Davenport-Halberstam型均值定理并发展了渐近形式的二维Selberg筛法,相关思想亦可应用于其它诸多数论问题中。审稿人认为“文中成功处理的情形是令人吃惊的”。相关成果2020年发表于《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该期刊由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是国际上公认的四大顶级数学期刊之一,创刊于1966年,期刊旨在刊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各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重要成果,是业内公认的数学类顶级期刊,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郗平,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领军学者”。主要从事数论研究,涉及代数迹函数的解析理论、素数分布、筛法及自守形式等。相关成果发表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Compositio Mathematica、Algebra & Number Theory、IMRN等国际期刊。202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5年获得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Frontiers of Science Award, ICBS)。目前担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及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Mathematics编委。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曾锦山教授及研究情况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作为分布式优化的核心算法,因其可扩展性与并行性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科学与工程领域。然而,ADMM在非凸、非光滑情形下的收敛理论是优化领域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科研难题。针对该问题,曾锦山教授与合作者通过引入新的证明技术,在更弱的假设下建立了ADMM在非凸、非光滑情形下的全局收敛理论。所给出的收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紧的(即当条件不满足时存在反例使得算法不收敛)。所建立的收敛理论结果包含了许多常用非凸情形,且首次给出了ADMM在求解统计学习中的非凸模型、流形优化、矩阵分解、单调规划等众多应用问题中的收敛保证,为广泛的科学与工程应用提供算法支撑与理论保证。相关论文自发表以来一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数学领域热点论文榜单前十”,现已被谷歌学术引用1400余次。
曾锦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青年拔尖A类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交叉研究,涉及人工智能中的优化算法理论、联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曾锦山教授在国际主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2018和2020“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最佳论文奖”。受邀在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作前沿科学奖报告,在数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受邀担任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副主席或论坛主席10余次,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国家特等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本届大会以“聚焦基础科学 引领人类未来”为主题,汇聚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顶尖智慧,为全球基础科学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本届前沿科学奖共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75项)、物理(16项)、信息科学和工程(27项)三大领域。获奖作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以及众多学术新秀。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3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17项前沿科学奖。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