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稻米中提取人白蛋白,用来治疗肝硬化等疾病,在我国实现重大突破。
7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批上市。这一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重组人白蛋白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更彰显了杨代常教授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实力。
“稻米造血”,是将人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合成人白蛋白,并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制成注射液。人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当遭遇严重烧伤、大手术或肝硬化等疾病时,需要注射它来维持生命体征。但长期以来,它只能从人血浆中提取,产量有限,我国60%以上依赖进口。目前,一瓶50克装的人白蛋白售价400多元。严重肝硬化患者,一周要用3至5瓶,一个月支出近万元。
薪火相传:武大血脉孕育创新种子
杨代常师从著名植物遗传学家、水稻生物学家、杂交水稻研究先驱朱英国院士,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留校执教几十年,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立的禾元生物,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紧密结合,在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稻米造血”的故事,要从20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05年。杨代常在美国一家公司工作,待遇优渥。当时,美国的生物技术水平远高于中国。朱英国院士给杨代常打电话,想让他回国报效国家。
“导师跟我说,如果不发展我们自己的生物技术,迟早要被美国卡脖子。”看到国内的生物技术现状,杨代常毫不犹豫,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卖掉房子和汽车,选择回国。
2005年5月,杨代常回国,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教授,研究用水稻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重组人白蛋白,被形象地称为“稻米造血”。重组人白蛋白的研究始于1981年,40多年来,国际科学家和药企尝试在细菌、酵母、动物细胞或植物中生产重组蛋白,但均未成功,成为一个世界难题。
“遇到困难不要紧,我们来想办法去攻克。”当时,杨代常和4名博士生,组成了最早期的科研团队,开始破局之路。
1993年,朱英国院士(左)和杨代常教授(右)参观国际水稻所野生稻圃
2006年,怀揣着“让中国生物制药走向世界”的梦想,杨代常创立了禾元生物,带领研发团队埋头攻关。经过多年研究,团队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使水稻种子大量合成重组人白蛋白,并从稻米中分离纯化出重组人白蛋白,这一过程形象地被称为“稻米造血”。
20年来,杨代常带领团队锚定重组人白蛋白这一世界级难题持续冲锋。目前,禾元生物第三代技术平台已实现20-30g/kg糙米人白蛋白表达量水平。为验证产品安全性,杨代常以身试药,成为全球首位注射该产品的受试者,这份勇气与担当,正是武大“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
技术破壁:武大智慧攻克世纪难题
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临床用量最大的血制品药物,长期以来依赖血浆提取,面临血源短缺、进口依赖度高(达69%)、安全风险等多重挑战。自1981年起,国际社会便试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却因产量低、纯度要求高、规模化难等问题屡屡受挫。
依托武汉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雄厚科研实力,杨代常在校任职期间科研成果丰富。禾元生物团队历经近20年技术攻关,构建起国际领先的水稻胚乳细胞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将重组人白蛋白在稻米中的表达量提升至30克/公斤,一举攻克产量瓶颈。同时,团队建立了成熟的生产工艺与质量保障体系,解决了纯化复杂、安全风险高、成本昂贵等世纪性难题。
该创新药的分子结构与血浆白蛋白完全一致,且纯度更高、安全性更优,可彻底杜绝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已达到主要和次要临床研究终点,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且其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成果转化:武大模式赋能产业升级
禾元生物的成功,是武汉大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典范。公司自成立以来,其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等支持,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殊荣,拥有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
目前,禾元生物100万支商业化智能生产线已获《药品生产许可证》,1200万支“灯塔”工厂将于2026年建成,这意味着“稻米造血”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为解决我国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进口的困境提供坚实支撑。正如桑国卫、陈凯先等院士评价,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重组人血白蛋白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跃居国际领先地位,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从血浆提取的历史。
使命担当:武大力量守护国民健康
人血清白蛋白关乎国防安全与国民健康,长期以来,我国超60%依赖进口,存在重大战略风险。禾元生物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的获批,不仅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带来福音,更在保障国家医药战略安全层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杨代常怀揣赤子之心归国创业,到团队20年如一日攻坚克难;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高效运转,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武大人“顶天立地”的科研追求 —— 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又扎根国家重大需求。
此次全球首个“稻米造血”创新药的诞生,是武汉大学助力科技创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更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武汉大学将继续锚定国家所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武大智慧与力量。
友情 | |
---|---|
招办 |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