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11月9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和运动健康学院承办的“首届运动康复研究生培养论坛暨医学技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论坛”在上海体育大学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交叉·创新·引领:共筑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全国多家顶尖医疗、科研与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运动康复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路径、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与智慧碰撞。
开幕式由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党委书记熊静主持。上海体育大学副校长唐炎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端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他强调,运动康复作为体育与医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成效。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重要契机,广泛吸纳各方智慧,持续完善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周军高度评价了学校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运动康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凝聚专家共识,共同推动运动康复教育向更高质量、更规范化方向发展。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会长郑洁皎强调了运动康复在连接体育与医学、服务全人群健康中的桥梁作用。她表示,应对社会老龄化和健康需求升级的挑战,必须深化“医工融合”“产教融合”,通过临床、科研与教育的紧密协同,优化人才培养生态,汇聚发展合力。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幕式上,运动健康学院重磅聘任了首批二十位行业导师。这支队伍来自顶尖三甲医院、知名康复机构、健康科技企业等领域。他们的加入,标志着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生态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未来,运动健康学院将着力构建“临床精准洞察—检测量化数据—科技智能决策—企业产品赋能—回归临床验证”的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此次聘任的多元背景行业导师,将为研究生培养注入前沿的行业视角与扎实的实践资源,深度推动校内科研与行业需求的融合共生。通过定期线上研讨、线下实践指导、联合案例开发等多种形式,行业导师将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在高频次、深层次的互动中,行业导师所属的30余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与专业服务机构,也将同步成为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的实战平台,全面推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向“精准化、实战化”转型升级。
在大会报告环节,多位权威专家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上海体育大学原校长陈佩杰教授作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思考》特邀报告,系统剖析了体育学科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从推动科教融汇、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教融合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上海体育大学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苏州大学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王国祥教授在《运动康复研究生培养教学综合改革》报告中提出,未来运动康复教育必须以跨学科协作为基石,通过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行业导师作用、促进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分社社长易星辛聚焦《研究生教材建设》,强调优质教材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基,并为新时期教材的编写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张新安以《研究生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战经验。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系主任李豪杰则深入探讨了《运动康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的具体实施路径。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卫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进行了解读,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并对医学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见解。
圆桌会议由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严芳和副院长王琳共同主持。来自运动健康学院的校内外导师、行业导师聚焦“医学技术专业硕士实习标准与内容”和“体育专业博士行业导师与基地建设”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在实习标准的规范化、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以及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的共建模式等方面,碰撞出诸多创新思路,为完善人才培养闭环提供了宝贵参考。
圆桌会议前,首先为运动健康学院2025年新聘研究生导师颁发了聘书,然后正式开展医学技术专业硕士实习内容、实习标准和基地建设等议题。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靳令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玉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陈楠、江苏省南通市康复医院魏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费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渝平、西南大学医院吴宗辉、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张弘等专家先后进行了发言交流。
在学生成果分享环节,多位研究生代表汇报了在运动损伤康复、智能康复设备、慢病运动干预等领域的最新科研与实践成果,展现了新一代运动康复人才的创新活力与科研潜力,获得了在场专家的充分肯定。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精准契合了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聚焦“专业学位”、“AI+课程改革”、“产教融合”、“岗位胜任力”等关键议题,不仅为运动康复研究生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搭建了一个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高水平交流平台。未来,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教融合与科研协同,全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中国运动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友情 | |
|---|---|
| 招办 | |
| 媒体 |